忘记密码?

立即注册
怎样算一款好的保险产品

2017年04月10日

作者:管理员

  保险怎么比?

  随着保险业二十多年的市场培育,买保险这事儿已经提到很多家庭的重要议事日程上,保险是一种风险转嫁和财务管理的金融产品,这事儿都不用谈了,但是真落实到买什么保险产品,确实让人头痛。

  七八十家寿险公司,在售的保险产品上万种,真是万花渐欲乱人眼,普通消费者很难分辨优劣好坏。其实市场上很多东西都难以分辨优劣,比如两台冰箱、两台电饭煲、两台手机......

  一般人先看价格,一般产品貌似贵的质量更好些;明白一点的看做工,看看谁的做工更精良、品质更好;还有的看品牌,看哪家是大牌子;专业的比对数据,比对用料,比对核心的内容。

  但是保险产品怎么比,保险产品肯定不是越贵质量越好,那么是越便宜越好吗?好像也不是。品牌越大的产品越好吗?好像也不一定。 辣么怎样算一款好的保险产品呢?

  保险产品是专业和复杂的

  在保险行业22年,从事过营销、企划、客服、运营、品牌、培训等多个岗位,最后能够融合之前众多岗位经验的是做市场和产品研发,真正去理解保险的核心部分。

  如今在互联网保险行业创业,更是脱离固有传统思维,融入新时代的市场浪潮中,学习到很多在职场里根本不可能学习到的经验。

  当年去总公司产品研发部的时候,已经在保险行业工作了12年,经历了那么多的岗位工作,满以为自己很懂保险产品了,可是在产品研发部工作了二年以后,才觉得自己刚入门保险的专业领域,去真正理解保险产品的研发和周边众多的关联。

  我们要研发一款保险产品,要涉及精算、产品、风控、客服、核保、核赔、IT、法律、财务、资产、品宣、电话中心、物控,甚至关联的各个业务口,十多个部门,后续有一大堆繁杂的事项,足见一个保险产品的出台,要涉及多少部门的协同作战,是多少利益和战略的平衡,是多么的复杂和专业的问题。所以我非常理解各家保险公司的同行,想要出台一款产品是多么的不容易,简直是过五关斩六将。

  保险产品的设计往往跟着渠道需求

  市面上很多人用精算师的噱头来哄人,某精算师说如何如何。保险产品的设计师是精算师吗?精算师某种意义上更像数据工程师,大多数情况下并非保险产品的设计师。

  保险产品的设计经常由市场、产品或者业务部门提出,需求的提出往往是根据市场或者业务的需求,产品的基本思路都是跑不出圈的,关键是产品形态的设计和市场思路的吻合,产品功能和客户需求的吻合,产品费率和各种利益的权衡。

  在目前这个阶段上,为什么推荐大家购买互联网保险产品,是因为代理人销售的产品往往根据销售队伍的需求来的,要销售队伍好卖,产品就要复杂化、多责任叠加,一般人看不明白,需要代理人讲解。同时要给代理人、销售管理的各级分支机构留足佣金和费用,重赏之下有勇夫,不给钱是没人有动力销售的,所以保险三差(死差、费差、利差)中的费差部分要留足够,那价格自然也会贵些。

  这些产品不是没有好的,但是性价比很难做到最优。比如大家常见的平安福,从储蓄型产品独大的市场中,转向保障型产品,是非常好的思路变化,让更多的人拥有保险保障,但是这个代理人产品无可避免的会贵。在银保系列的产品就是对着银行销售的需求,要储蓄型为主,能算得清收益,利益要能大过储蓄收益。经代渠道的产品就要留足经代渠道的手续费,这都是必然。保险产品的设计要跟着渠道的需求走。

  并不是说这些产品不好,任何商业产品都要留出利润空间,这都无可厚非的事儿,并不是说保险公司黑心,这是市场规矩。你在任何地方的消费,都是会被赚取利润的,比起服装、娱乐等很多行业,保险公司的利润并不高。销售人员也要生活,你肯为餐厅的服务员在菜品中支付酬劳,应该也能接受在保险的购买中为销售人员支付酬劳,这都是劳动所得。前提是销售人员是为你服务,而不是单纯为了赚你的钱。客户需要保险服务,但是惧怕黑心的赚钱销售,不为客户着想的销售。

  但是互联网保险产品往往是直接对着客户设计的,因为绕过了销售直接面对客户,产品就要符合客户需求,产品就要简单明了,性价比要高。简单的讲,就要把销售的利润空间让出来给客户。

  但是后来保险公司也发现,并不是便宜客户就买账,因为大多数人的保险认知并不充分、行业口碑给大家造成很多的误解,大部分人买保险,还是靠销售人员推广的,所以即便是互联网产品,也需要给推动销售者——比如代销的互联网机构,携程、京东这类大的流量入口,留出利润空间,产品才卖的出去。

  由于早期大家对互联网保险的销售方式有理解偏差,在获取流量的上半场,更多公司开发的都是碎片化、噱头化的保险产品,各种奇葩产品层出不穷。但是也有一些保险公司逐渐回归了保险产品的核心,单一化保险产品责任,逐步回归到客户需求的核心,为客户整体的保险产品规划在设计产品,这就是我们说的好产品的开端。

  好的保险产品要解决客户痛点,还要性价比均衡

  好的保险产品首先是功能和需求的吻合、解决客户痛点需求,不是价格最便宜的就是好产品,保险产品要性价比、风险控制、各种利益均衡。

  很多人以为比较保险产品就是比较保险责任、免除责任、费率价格,这是个错误的逻辑,保险产品比较没有这么简单。保险产品还会涉及保全规则、理赔规则、核保规则,涉及公司实力和再保险的议价空间,公司的战略、股东稳定性、服务能力、信息化系统支持能力、两核松紧尺度、投资盈利能力、产品的持续性、分红的方式、财务状况、偿付能力等诸多的指标。所以对于产品的选择,比较的维度较多,同时造成了产品选择的复杂性。

  一款保险产品的出台是复杂的,所以在其中的各种比较也是复杂的,好的保险产品需要各方利益的纳什均衡。举个栗子,比如华夏人寿的医保通、泰康的健康尊享,单论都是好的医疗产品,但是这个产品必须和主险一起搭售,这就造成了成本价格的大幅上涨,这样对没有这部分需求的客户而言,就不合适了。但是对于有这部分需求的客户,对既需要寿险保额,也需要重疾保障,同时也需要医疗保险的客户,就是好的。所以保险产品不能单独论产品说好坏,还是要考虑整体的情况来判断。

  好的产品,首先是产品功能和客户需求的吻合,能够解决客户的痛点需求,这是首要的,而且是符合市场状态的。但是在很多情况下,怎么算符合,怎么算好坏,其实很难说清。

  比如现在国内的保险市场上,基础保障空缺,很多人连最基础的保障产品还没购买,但是保险公司为了自身的发展需要,迎合客户旺盛的理财需求,推出的年金、两全类的理财性质、储蓄性质的保险产品,某种程度上就是不符合保险逻辑的,但是却符合了保险认知不足的市场逻辑,你说这个是对是错?那基本返还型的保障产品价格很贵,但是很多人没有这个理性的保险意识,就觉得返还型的好,希望花出去的保费将来还能回得来,这样思维的客户大有人在,保险公司设计返还型的保障产品,这个产品设计是好是坏?早年间卖的大量的万能保险,忽悠客户按照保障产品的逻辑去购买,背后的自然费率、倒扣费很多东西没有说清楚,但是符合了客户既想理财、又要保障的需求,你说这个销售策略是对是错?

  我认为保险人在解决公司发展、市场占有的同时,也要传递正确的保险观念,保障优先、理财其次;成人优先,孩子其次;保额优先、返还其次。这些基本理念的传递,是保险行业应该特有的职业操守。还要为保监会点赞,保险姓保的核心逻辑,让纷乱的保险市场回归正途。

  保险产品的核心是买功能,不是买收益!

  好的产品是要解决客户的痛点。比如平安e生保来举例,这个产品之所以为我所推荐,就是它解决了客户的痛点。

  我们之前的医疗保险产品,大部分都在纠结由于医疗体系的不完整,客户占便宜导致理赔率太高的问题,很多产品不得不限制购买地域、限制保额,必须和主险搭配销售,甚至导致最后停售。比如很多我们之前的很多住院医疗产品、意外医疗产品,都因此停售、提价,就是这个原因。在个人保险市场上,一直都没有什么含带门诊医疗保险责任的产品,也是这个原因。当年泰康的蒲公英医疗保险,设计的3000元理赔上限,都盖不住理赔,最后被迫停售。

  我们之前的手段一直都是各种限制,在客户占便宜和保险公司理赔率间找平衡,这是个错误的坑。

  所以产品的设计思路、定价都是非常重要的。平安e生保从这个坑里跳出来了。

  首先,大多数人有了医保以后,其实基础医疗是有保障的。更多的人进入中产以后,基本的几万块的医疗费用是付得起的,付不起的是大的医疗费用,一次弄个几十万上百万的,不是有钱的家庭真的很难,搞不好就要卖房卖地的。所以这才是客户痛点,以前客户总想着看病花的千八百块去哪里报销,那个是占便宜的心理,并不是真正的痛点需求。

  其次,保险理赔的起付线到壹万元起,这样不仅可以大幅度的降低产品费率,同时也避免了较大的理赔风险,保证了产品的利润空间和持续性,作为一款短期医疗保险,产品的持续性也很重要。

  第三,从传统的销售逻辑里跳出来,转为客户中心化逻辑,变销售有动力卖,到客户有动力买,因为真正解决客户痛点需求了么,只要价格合适,客户肯定会埋单的。

  这个产品的出台,平安健康险的朋友真是费了超级大的力气,在集团内部渠道协调、战略协调、利润平衡、风险控制等很多方面都做出了巨大的突破,又结合平安的信息技术优势推出智能核保,结合服务优势推出绿色通道,接地气儿的几千家服务网点,来保障需要落地的医疗保险服务的可操作性,几百块钱,高达600万的医疗保额,这才是好的产品。

  我不认为当前状态下的非保证续保是问题,这是一种可持续性的妥协。一款产品在前无来者的情况下,应该是保守的,而不是激进的,保证续保就有可能导致产品的赔穿风险,赔穿了产品就会停售涨价,原来的人占了便宜,后来的人会吃亏。这款产品是从二核权限释放,到产品不断升级的,其实是越来越好的,从部分地域试点到全国推广的,这都是一种保守,是一种负责人的态度。客户总想图便宜,但是便宜的后面总是代价,这个很多时候客户考虑不到。保守某种意义上是一种负责,是可以逐步提升的,这样才能保证产品的持续性。作为平安健康险,是有能力出保证续保的产品的,现在没有,不代表将来没有,这种保守其实也是一种信任的基础,保守才会持续,这是相辅相成的,不知道我说这些大家是否能理解。相对于众安在产品上的激进,市场的狼性,我更看好平安的保守,虽然略贵,但是贵的有道理,持续性强。众安再狼性,将来也没可能出有保证续保的医疗保险产品,因为它是财险公司,平安健康却有可能,所以我更推荐大家买平安e生保2017,也是这个原因。

  所以好产品的核心并非是便宜,而是真正为客户设计的、在利益间平衡的产品。

  没有完美的产品,保险要先有再优

  从来没有完美的产品,保险要先有后优 每个产品都有自己的优劣,没有完美的产品,很多人说这款产品有这个问题,那款保险有那个问题,最后发现似乎没有真正好的产品。

  产品的发展都是个过程,人们的认知提升也是个过程,如果客户都正确理解了保险的价值和需求,保险公司也会设计更多的保障型产品满足客户理性的保险需求,现阶段之所以理财产品横行,也是和很多客户错误的保险观念分不开的。

  保险产品在迭代中不断升级,我们使用的电视、相机都一样,现在的比以前的好,这很正常。所以作为一个家庭的保险规划,要五年返回来审视一次,保额是否充足、产品是否合理,是否需要升级换代,还有没有更好的产品选择,收入提升了,保额也应该相对提升。身体健康状态有没有变化,要如何调整产品。

  我最近接到很多买错产品、买晚产品的询问,都非常让我头疼。一个家庭10%以上的流动资金都去买了错误的保险产品,要我怎么来调整?退保会有损失,斩仓是很痛苦的决定,不退保又没有更多的钱去买应该买的保险产品了。或者是很多人有了健康的问题才想起来买保险,这都让投保过程复杂化,一些原本性价比很高的产品无法选择了。

  保险产品从来就没有所谓完美,我们也不能等着产品完美了才来买,应该是先有后优,不断调整的过程。保障优先、理财其次,成人优先,儿童其次,这些基本的观念,希望大家能去理解,要去买适合自己的产品,不要买错了产品。

  那些给儿童买长期保险,大笔投入的家长,自己都还没有保障,买的又是理财性质的储蓄型产品,保险周期是终身,这真的没有必要。孩子的事儿在家长之后,孩子考虑到教育结束就足够,后面还会有很多更新、更好的产品,现在买一辈子,我不认为是好的选择。不过有资产传承、财富管理需求的除外。

  不同的产品有不同的需求和价值,产品的好坏不能单论产品本身,还要结合客户的整体情况、需求、偏好来看。当然,我更希望大家买到靠谱的产品,选择靠谱的公司。保险的购买是个专业和复杂的事儿,希望大家有个正确的认知,不要单独凭一个责任、一个价格来判断保险产品的优劣,也不要因为一个收益去理解保险产品的价值。

  保险产品是金融、法律、保障的结合体,具有很多产品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功能。

来源:搜狐财经 2017-04-10

报告价格

0

我要购买
分享:
我要购买

姓名:

手机:

备注:

提交后,工作人员会及时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