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记密码?

立即注册
保险业的下一个风口可能在这里

2018年05月01日

作者:管理员

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2018年春季假日旅游指南》预计,今年清明、五一、端午等三个春季假期间,全国有望共接待国内游客3.39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677亿元。

所有人都对这块蛋糕虎视眈眈。美团打车从南京打入上海,并计划连开七城;滴滴拉来30多个车商站台,宣布成立“洪流联盟”。吉利汽车旗下的曹操专车悄然北上,嘀嗒拼车怒斥滴滴威胁司机二选一。价格之争与口水大战,出行领域从来不缺热闹。

让人忽略的是,在这热闹的背后,新的保险需求应运而生。

近年来,诸如某平台共享汽车出车祸医疗费谁来赔付的纠纷屡屡见诸报端。无论是平台还是乘客都有自己的担心,包含对物品的担心、对人的担心、对相关责任的担心,这些担心用保险来看,就是对特定风险带来的损失的不确定性的担心。

安全是共享出行的底线。保险作为社会“稳定器”和经济“助推器”,在共享出行高速发展的当下,不可避免的参与其中,保障出行安全。

英国四大私营银行之一的劳埃德银行在今年4月初发布一项调查报告,报告显示,大约68%的中国消费者认为,使用共享经济的好处大于风险。这一比例高于美国消费者,显示中国共享经济消费潜力。但购买保险意愿低于美国消费者,表明消费习惯处于初期阶段。

“共享经济本身创造了一个全新的风险景观,围绕谁应当管理风险和责任存在许多未经验证的假设,但不能低估保险的重要性。”劳埃德银行创新负责人特雷弗·梅纳德说道。

共享出行保险尚是一片蓝海,但已有先行者开始了争夺。

共享经济下,容易被小看的保险需求

21世纪第二个十年,互联网3.0时代到来,伴随着移动互联网飞速发展,共享经济的概念逐渐深入人心。从共享短租Airbnb、共享出行Uber,到中国市场的滴滴打车、ofo、摩拜单车等等,共享经济正在全面渗透到每一个传统的细分领域。

2017 年,全国共有190家共享经济类企业获得融资,融资资金约合 1159.5 亿元。这些企业分布在共享单车、共享汽车、共享充电宝等 11 个热门领域中。其中,共享汽车领域的超级独角兽滴滴出行在 2017 年获得了 95 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627 亿元)融资,成为本年度融资金额最高的共享经济类企业。

以共享出行为典型代表的共享经济发展势头迅猛。劳埃德的报告预计,到2025年共享经济所带来的经济价值预计将从2014年的150亿美元增至3350亿美元。

新的社会经济模式促使新消费需求的诞生。

随着共享出行逐步被用户接受,且使用率快速提高,一系列问题和争议爆发出来。外界的直观感受是相关纠纷报道量增多,有地方媒体报道一典型案例:张女士使用某出行平台打车,不料在行驶的过程中发生车祸,该车辆与其他两车发生碰撞,导致车上的张女士受伤,张女士治疗共花费万余元。经交警部门认定,司机承担事故的全部责任。事发后,司机垫付了张女士的医药费,之后便拒绝赔偿其他损失,遂发生争执。

案例的最大争议点在于,司机、乘客、平台三方分别承担怎样的责任。之所以近年来类似纠纷频发,一个主要原因在于,在新商业模式下出现新的责任归属,但是目前相关法律法规尚不能完全覆盖这些新生纠纷,存在界定的“灰色地带”。

风险面前,业界的普遍共识是:无论平台还是用户亦或者司机,都可以利用保险机制去合理的加以解决。

保险的起源来自风险共担,具有共享的本质,也是提高保障水平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渠道。

在共享出行领域,一旦发生纠纷涉及不止一个责任方,若发生意外造成用户人身意外伤害、财产损失、纠纷或其他风险,责任由谁来承担极易发生扯皮。理赔责任不明确,会造成平台的信任危机,在用户中形成负面影响。

共享出行的商业模式在不断创新,一些意外事故往往影响到新商业模式的推广。因此,共享出行需要与保险合作,形成应对这些风险的保险解决方案,减少责任纠纷,防止信任危机发生。

新旧冲击,共享出行这块蛋糕注定难啃

出行市场已有车险。

虽然比不上公募基金近十万亿的规模,但车险市场每年也有七千亿之巨。数据显示,从保费规模看,2016年全国车险保费收入6834.55亿元,同比增长10.25%。2017年一季度,全国车险保费收入为1790.04亿元,同比增长6.59%,去年总体体量超过7000亿。

不过规模巨大的车险,却没有覆盖到共享出行。

在销售渠道上,车险销售与汽车销售场景高度相关,4S店有场景优势,导致4S店成为车险销售的重要通道。

在理赔上,发生事故后,根据保险责任,保险公司对投保人和第三者事故损失进行鉴定,保险公司一方面要利用专业知识对损失情况进行判断,另一方面要对客户资料进行查验。对于超出保险赔付限额以及民事甚至刑事责任方面,投保人需要进行承担。

而共享出行不与4S店直接发生联系,使得4S店销售模式难以行得通。相比较传统车险销售模式,共享出行保险可以借助互联网,去中介化,免去中间的层层渠道费用,直接将保费转化成消费者的保障。

在渠道之外,更为复杂的是,共享出行牵扯到三大主体,即商品或服务的需求方、供给方和分享经济平台。共享出行本质上是互联网平台和线下实体的高强度融合。平台作为连接供需双方的纽带,通过移动LBS应用、动态算法与定价、双方互评体系等一系列机制的建立,使得供给与需求方通过平台进行交易。

在共享出行的场景中,涉及到车辆的维护、司机的安全、乘客的安全、驾驶过程中不慎对第三方产生的侵害等多重关系,并且存在运营资质、驾驶员、行驶车辆等更多不确定性。这导致判定责任的难点大大增加,因此传统车险难以适应共享出行场景。

难点和不确定性并存,共享出行这块蛋糕注定难啃。

蓝海之下,有人裸泳有人逐浪

保险大玩家们都关注到这一领域。

2017年2月太平洋人寿推出安行宝2.0增强版,两个月后中国人寿推出百万如意行。这一时期还有新华保险的畅行无忧、同方全球的百万安心险,泰康保险的全能保乐行等等。

各大保险公司纷纷应战,试图在行业竞争起步阶段占据先发优势。时间仓促,有保险企业干脆将车险、责任险、意外险简单打包组合进行售卖。

但共享出行保险不只是简单的车险、责任险、意外险等打包方案,更多的是需要通过精准的数据挖掘,动态调整保险方案。

以平安人寿不断升级的百万任我行为例。

近期,平安人寿推出百万任我行18,明确将网约车纳入保障范围,最高理赔金额100万。针对这一用户群的需要,在网约车之外,自驾、出租车、高铁等出行方式,甚至电梯、自然灾害所发生的意外导致的身故及全残,也都在理赔范围之内,避免了传统保险在共享经济领域,出现的责任难定的情况。

与车险、第三方责任险相对比,百万任我行18解决三个痛点:

其一,网约车出事故保险公司赔不赔一直备受争议。曾出现过私家车跑网约车出事故,被保险公司拒赔的案例,且得到法院的支持。百万任我行18则明确对网约车意外事故进行赔付。

其二,责任划分是车险在共享出行中最大的难点,而百万任我行18,除产品免责条款外,无论谁的责任,都给予赔偿。


其三,按照此前车险、第三方责任险理赔流程,需要交警开具事故证明,保险公司按照交警的责任认定书进行赔偿。对百万任我行18来说,只要用户交纳保费,发生保险合同约定的保险事故便能获得赔付。

这是百万任我行近几年的第二次升级,这种小步快跑的动态调整保险方案的背后,是基于平安背后的大数据,通过数据挖掘精准抓住用户需求。

关于平安的数据规模,中国平安集团首席运营官兼信息执行官陈心颖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平安有5亿客户,已渡过争夺市场份额的阶段;当前平安集团大数据是中国工商银行的3倍多,其中50%是外部的金融大数据。”

这些海量数据在技术加持下,成为保险行业的利器,使得企业在交易之前就能了解目标客户的个性和偏好,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更为个性化的服务和方案。

可以说,发力互联网,创新产品形态,提升用户体验,打造适应“高频、小额、主动、刚需”场景的爆款产品,是保险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

不过,互联网创新不仅仅意味着保险产品形态和价格的变化,更意味着提升用户体验。

百万任我行18价格依旧低廉,最低每天仅需4.6元钱,缴费10年,便可拥有最长30年的百万保障;保障期满仍生存的,最高将返还所交保费的130%。但价格和产品背后是用户体验的升级,随着平安人寿“AI智能认证”的投入使用,深度结合人脸识别、声纹识别、微笑情等生物特征识别技术,让用户的身份认证变得更简单,把投保时间缩短30倍。

过去一年,平安互联网金融业务在规模与用户数方面显著增长。截至2017年,平安互联网用户规模达4.36亿,整个平安集团超过40.4%的新增客户来自于集团互联网用户,新增客户中包括1872万互联网用户。

互联网的信息开放让消费者地位上升,对服务要求越来越高,而这也将带来更广泛的保险产品创新空间。

来源:虎嗅网 2018-05-01

报告价格

0

我要购买
分享:
我要购买

姓名:

手机:

备注:

提交后,工作人员会及时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