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记密码?

立即注册
中国企业“走出去”催生保险需求 险企拓展海外项目

2018年05月22日

作者:管理员

来自商务部的最新数据显示,2018年一季度,我国对外直接投资282.2亿美元,同比增长16.2%。2018年一季度,我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的52个国家合计非金融类直接投资36.1亿美元,同比增长22.4%,占同期总额的14.2%,对外承包工程方面,我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签对外承包工程项目合同680份,新签合同额206.3亿美元,占同期我国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的46.3%,同比下降7.4%;完成营业额187.6亿美元,占同期总额的54.1%,同比增长30.4%。

伴随着“一带一路”等战略的深化,中国企业参与的海外建设和投资越来越多,与之相伴的风险也越来越多。“伴随中国企业实力的拓展,参与的海外业务愈加复杂化、专业化、综合化,这使得其承担的风险成本更高,这也对企业在经营决策中的风险控制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平安产险副总经理曹六一在5月18日的“助力中国企业走出去”风险管理论坛上指出。

“走出去”催生保险需求

葛洲坝一公司总经理助理何雄飞指出,多党整治导致政策缺乏连续性,外交关系,革命、内乱或战争,极端分子和恐怖主义,政府违约风险,汇兑限制风险,首先是中国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面临的政治风险;其次,还面临着自然风险、工程风险等多重挑战。

“国际项目因为工程所在国市场不发育,诸多设备物资依靠进口,加上主业工程经验不足、社会腐败等诸多因素,工程造价一般都会远超国内项目,同样工程量的项目,造价可能达到国内造价的两倍甚至更高。”何雄飞说到。因此,国际项目对于保险非常需要。

曹六一向记者表示,中国企业越来越多的走出去,也面临着风险的增加,保险公司也从仅覆盖国外工程传统风险的保险产品发展到全面多样化的产品组合,“例如中国企业境外人员、高管的医疗补充、医疗救助,针对中国企业外方雇员的保险,最近几年推出的针对特殊地区的绑架保险,针对资产重组并购的并购专项保险。”

保险公司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也面临着风险判断能力和服务能力的考验。曹六一表示,和所在国当地的保险公司以及公估检验公司合作是国际惯例,“不可能在每个国家都设置专职的机构和检验代理人,全球保险业都是合作的模式。出单的时候还是要找当地认可的保险公司,平安作为再保方,承担很大一部分责任,因为这是法律规定,国外的保险公司在当地没有出单权。国外的保险公司来中国也要采取这样的形式。”

曹六一向记者强调,海外机构有语言优势,更了解当地情况,与海外机构合作更能增强自身的服务能力,“我们与海外机构合作有一套完整的流程和追踪系统,海外项目从规划到真正实施可能需要两三年,从项目立项就开始追踪,从前期国内规划一直到国外落地。”

保险公司发力海外项目

中国保监会2017年4月曾发布《中国保监会关于保险业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要构建“一带一路”保险支持体系,通过创新保险产品服务和保险资金运用方式等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和保障。而有预计显示,未来15年,“一带一路”规划总计或将推升中国商业保险保费收入增长达230亿美元。

响应政策号召的同时探寻新的业务增长点,国内保险公司近年来纷纷发力海外项目。公开资料显示,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2017年全年支持企业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口、投资、工程承包业务,累计承保金额达1298亿美元,同比增长约15%。2017年3月,中国太保产险成立海外业务部,为中国客户“走出去”提供保险保障,太保产险2017年上半年海外业务保费规模同比增长50%,其中,工程险同比增长637%,财产险同比增长8%。2013年~2016年,人保财险参与承保“一带一路”沿线工程险、财产险等项目超过450个,服务范围覆盖沿线40多个国家和地区,承担风险保障金额高达1万亿元人民币。

据了解,截至2017年底,平安在海外承保项目457个,涉及105个国家和地区,承保工程类型涵盖公路、铁路、水电、石化、楼宇、水工等多个行业。平安产险也在5月18日首次发布了覆盖中国企业开拓海外业务全周期的综合风险解决方案,包含了建筑工程一切险、施工人员意外险、预期利润损失险、雇主责任险等保险产品,满足企业在技术装备输出、工程建筑安装、项目管理、货品运输、雇主责任、人员意外等方面的风险保障需求。

“中国的海外项目在整个保险业务里还是比较小的板块,在海外项目上,只要有机会,我们都有责任去服务协助国内企业。一些项目也会选择两三家保险公司作为共保方,项目太大了,也担心风险。”曹六一表示。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2018-05-19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