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料2018年险企利润大增超50%
补提保险责任准备金使险企利润减少的影响或许很快将终结。近期,业界普遍认为,保险准备金计提正迎来拐点,这将释放利润,从而进一步改善险企的经营情况。
近两年,由于险企下调传统险准备金折现率假设,而使其税前利润减少。一般而言,折现率越高,准备金计提越少,险企利润就越多,反之亦然。尤其是传统险准备金折现率与750日移动平均国债收益率挂钩,而从2015年年底到今年10月份,10年期国债收益率750日移动平均线一直处于下行趋势,从而导致险企利润受到明显影响。不过,近期,这一平均线已经出现见底上行之势,因此,折现率将提高,从而减少准备金计提,增加险企利润。业内人士普遍预计,保险责任准备金计提正迎来拐点,这将使其对险企的影响从减少利润到释放利润,利好其明年的经营业绩。
计提影响2018年出清
保险责任准备金,是指保险公司为了承担未到期责任和处理未决赔偿而从保险费收入中提存的一种资金准备。是保险公司按法律规定为在保险合同有效期内履行赔偿或给付保险金义务而将保险费予以提存的各种金额。
近两年,由于会计估计变更尤其是折现率的精算假设变更,寿险公司纷纷增加了保险责任准备金,从而导致其税前净利润的减少。
数据显示,2016年,四大上市险企因变更折现率等假设导致税前利润合计大幅减少591.8亿元,远高于2015年的420亿元,今年前三季度,四家险企合计补提准备金约421.66亿元,比去年同期的382.49亿元增加了10.2%。但从环比情况来看,险企大额补提责任准备金的情况正在缓解。
以中国人寿为例,该公司前9个月共计补提责任准备金约177.8亿元。其中,一季度补提责任准备金132.9亿元,二季度为-1.08亿元,三季度为45.98亿元。可见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补提的责任准备金远低于一季度数值。
“准备金补提影响将在2018年逐步出清。”东北证券(000686,股吧)近日发布研报指出,一方年,长端利率迭创年内新高,寿险公司因持续低利率环境下面临的资产荒和利差损继续得到改善,四季度以来长端利率迭创年内新高。另一方面,10年期国债750天移动平均线去年下行约32BP至3.462%,按照当前静态测算下今年年底将下行约20BP至3.26%,明年则将上行约18BP至3.45%,因此,责任准备金补提的影响将逐步出清。“展望2018年尤其是明年上半年,我们预计,纯寿险公司将出现显著的业绩释放。”东北证券表示。
事实上,近期多位证券分析师表达了类似观点。例如,申万宏源(000166,股吧)证券分析师王胜指出,明年上半年险企的准备金计提压力将显著减轻,带来险企净利润的释放。太平洋证券证券分析师魏涛认为,10年期国债收益率持续上扬,750均线在11月初开始略有上升,均线拐点出现,“叠加累计剩余边际释放效应,四季度及明年利润形势向好。”其近日发布研报指出。
多券商预计净利大增
对2018年保险业的经营形势,近期,东北证券、华创证券、中金公司等机构纷纷作出预测,其共同的观点是:受折现率改善、投资收益上升等因素影响,明年险企的净利润将持续大幅增长,而其中最为确定也是影响最大的因素即为折现率的改善。
东北证券指出,在负债端,2018年开门红有望取得较好成绩,同时,险企加大长期保障型产品的销售,有利于提升新业务价值率。在资产端,长端利率的抬升逐步使得再投资收益加速回暖,预计明年行业资金运用收益率有望回到6%的上方,较今年全年水平继续改善。
在投资收益率方面,华创证券研究所分析认为,预计明年的净投资收益率将会大幅上升至5.5%-6.0%,总投资收益率升至6.0%-6.5%,对净利润的拉动效果将十分明显。同时,即期利率上升带来的国债收益率750日移动平均线开始向上,保险准备金开始向税前利润转化等因素都将助力险企明年的净利润更上一层。“2018年四家上市公司净利润将同比大幅上升,增速中枢将达到50%。”其发布的研报指出。
中金公司也分析了明年险企利润将显著提升的三大理由,一是准备金折现率影响同比改善;二是存量保单规模增长带来的剩余边际释放的自然提升;三是债券收益率上升带来投资收益率改善。“其中,准备金折现率影响同比改善将成为利润超预期最确定的因素。”其研报认为,准备金折现率触底回升,未来准备金变化方向由补提转为释放,推动利润同比大幅提升,仅这一项因素就可以提升2018年行业利润提升51%。
一家银行系险企负责人对记者称,今年前三季度其净利润同比下降的主因即大幅补提保险责任准备金,若是剔除这一因素,其经营发展平稳,而基于对折现率改善的预判,其对明年的利润增长颇有信心。
尽管整体预期偏乐观,但业内人士对行业发展的风险也表达了一些担忧,其中被提及最多的是开门红销售不及预期以及监管政策趋严的影响。在开门红方面,目前部分险企市场的预售情况好于预期,但也有不少公司对开门红的销售感到悲观,行业整体情况还有待观察;在监管政策方面,目前政策呈全面收紧的态势,近期保监会密集发布监管函和行政处罚决定,对产品开发、关联交易、销售过程、公司治理等各个方面全面纠偏,部分监管措施对险企的经营将产生较大影响。例如,近期部分险企由于产品设计存在严重问题,被要求立即停止使用已申报的违规产品,且6个月内禁止申报新产品,这无异于给正在为开门红冲刺的相关险企浇了一盆冷水,也将使其开门红业绩受到巨大冲击。
来源:证券日报 2017-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