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6月18日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方星海表示,要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研究推进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有序利用期货市场进行资产配置。
他周六在出席“2017年青岛财富论坛”时指出,大宗商品期货市场已经具备为财富管理配置资产的基本条件。配置大宗商品资产不仅可以满足财富管理机构风险管理的需求,有利于提升国内期货市场的国际影响力、形成“中国价格”,有助于把握对战略资源的控制权,还可以起到“藏战略储备于民”的作用。
但是,从国内机构发布的金融产品来看,以大宗商品为基础资产的可投资资产管理产品很少,在整体资管产品中的比重还很低,限制了居民资产配置商品的渠道。根据波士顿咨询公司的报告,2016年中国个人财富规模达126万亿人民币,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财富国家。这些财富大约40%为银行储蓄和理财,40%在房地产市场,10%在股票市场和公募基金,另外10%购买信托和其他产品。
“目前,国内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养老基金等参与期货市场还有一些政策限制,”方星海表示,“要继续积极与有关部门研究推动取消有关政策限制,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研究推进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等其他金融机构有序利用期货市场进行资产配置。”
他说,有研究表明,大宗商品与股票、债券等资产价格相关性较低。从2010年金融危机之后的七年数据来看,中国主要大宗商品中与股票指数月度收益率相关性最高的是沪锌,相关系数仅为0.35,其余大部分品种与股指的相关性大多在0.10-0.25之间。部分农产品,如豆粕和棉花,和股指的相关性接近于0。相对于债券,大部分商品更是呈现较弱的负相关性。
目前,国内银行和保险产品的配置方向主要集中在债券和货币类资产。私募基金资管产品中,基于商品的资管产品规模也很小。在公募基金发行的产品中,主要以股票和债券为主,极少有国内商品指数基金。商品ETF产品中目前只有黄金标的,黄金ETF占整体ETF规模比例约5%。另外,还有少部分正在申报的产品以连接期货市场为主,包括农产品ETF、白银ETF、有色金属ETF等产品。
方星海说,即便是期货公司的资管产品也以投资证券市场为主,投资大宗商品期货规模只有73亿元,占比仅2.6%。投资股票规模1028亿元,占比37%;投资债券规模249亿元,占比8.9%;投资证券投资基金规模86亿元,占比3.1%。
从全球来看,2004年至2012年期间,大宗商品在机构投资者资产配置中的比重快速上升。根据美国投资公司协会(ICI)统计,商品型ETF资产管理规模从2004年的13亿美元增长至2012年的1200亿美元。商品型ETF占全部ETF资管规模的比例也从2004年的不到1%上升到2012年的10%左右。
方星海指出,一些战略性资源品种和商品指数等领域发展还有空白。他表示,要做好原油期货上市工作,持续开展天然气等期货品种的研究。在豆粕、白糖期权平稳运行的前提下,逐步扩大商品期权品种。
此外,“中国要继续培育有市场认可度和权威性的国内商品指数,大力发展以国内商品指数为标的的商品指数基金、商品指数ETF等投资产品,拓宽财富管理的资产配置渠道,”方星海认为,“配置商品指数比配置一篮子商品的财务成本低,国际上机构投资者主要通过投资商品期货指数来进行资产配置。”
来源:界面新闻 2017-06-17